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论文 > 教师沉下去 学生动起来

教师沉下去 学生动起来

2010年09月19日 20:01:30 来源:临泉县汇英中学 访问量:502

教师沉下去 学生动起来

——浅谈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之重要性

姓名:张临影  性别:女  职称:无  学历:大专  单位:汇英中学通讯地址:安徽省临泉县汇英中学  电话:158****7904  电子信箱:627836****@qq.com  邮编:236400

关键词:沉下去、动起来、主体地位

摘要:  教师“沉下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是为了既具体地把握学生的状态,又精确地把握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师“沉下去”更准确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把学生放在首位,把他们推向课堂大舞台,让他们成为主角。课堂“动”起来,必然带来课堂上的“活”起来,与其说是课“活”,倒不如说人“活”。这些正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

 正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操作,这问题在我校,甚至教育界都在不断摸索、探索。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教师,我仍发现在新的时代仍然还不能摆脱这种状况,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的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接二连三地发出种种命令,学生手忙脚乱地执行各种要求,教师为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匆匆赶,学生围绕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团团转……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完成素质教育这一重大使命。因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素质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教师沉下去

   教师“沉下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是为了既具体地把握学生的状态,又精确地把握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师“沉下去”更准确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把学生放在首位,把他们推向课堂大舞台,让他们成为主角。

1、课前沉下去

   1)多层次地认识学生,教师的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课前的准备,这准备固然有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把握,更主要的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把握,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应满足于对学生整体的一般化了解,更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有差异的个体实际,了解学生个别的现有的认识水平,尤其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情感、兴趣、动机等,多层次了解学生的办法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交谈、座谈或出问卷、预习题等方式进行了解。

2)双轨道设计备课。以前,由于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缺乏正确把握,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此,备课不切合实际,即使考虑到学生,也只是把学生当作理想对象。教师的备课,要重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设计双轨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备学法,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2、课堂上沉下去

   1)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往往是课堂的垄断者,学生只是服众者和执行者。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抑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换角色,变以往的垄断者为引导者,在我校近几年的探索之中,这一地位正逐步发生改变。形式上将学生分为多种组合的小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传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中的一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传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发现、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发现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为教师的“点”“导”作好准备。

   教师处在学生中间,便于多向交流,教师掌握情况及时,了解问题深入,更主要的是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缩短了教师同学生的心理之间的距离,教师成了学生可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

   2)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必须是来自学生内在的需要,但这种或知的的火焰往往必须得由老师去点燃,而这一“点燃”的过程应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教师要用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及获取知识后的满足之感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投入情感,要投入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感中去。

   教师的情感要善于学生的学习情感相融合,尽可能地了解、理解学生的情绪,并用积极的情绪感染诱导学生,这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且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智慧的需要,经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发展,成功,情商都比智商更重要,学生的情商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积极情感的影响。

   3)传统数学方法,是对学生不够信任,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更是不足,因此,教师讲得多,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自学尝试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即使放手去让学生自学,也往往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到“放”,改革教法,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学生能干的老师坚决不干,出现问题了,老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

针对我校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只有“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容地学,在课堂上,有思考的余地,有凭自己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只有“放”才能有效地实现全面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二、学生动起来

学生“动起来”不是指少数几个学生“动”,而是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的“动”。

1、在“动”中学会求知,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为上课有针对性的学习作好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能学懂的内容在课前解决,而且也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自学的意识,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课堂上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2、在“动”中学会交往,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大的特点是要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因此,小组学习是种很重要的形式,这种更能从我校学生座位的安排来体现出来。

3、在“动”中学会评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并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更富有成效。在小组的交流中能让学生进一步在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而且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学会评价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前提。

总而言之,课堂“动”起来,必然带来课堂上的“活”起来,与其说是课“活”,倒不如说人“活”,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到未来……而这正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

编辑:刘建康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临泉县新汇英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