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主发展、善学、乐学。
【摘要】教学让孩子带着喜好进课堂,充分体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达到新课改之“学生自主发展、善学、乐学”的目的。它是一种新的尝试,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适应课堂教学的过程。反思其运用,效果显著。
眼下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日趋高涨,“校本教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日加快,一改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在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校进行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尝试推行目标化自主学习模式。
只有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教学才能是最有效的。一切教学均是为学习而设计,“教”是为了“不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千方百计找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并竭力构建合适的教学支架。故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让孩子带着喜好进课堂,兹将此中之端的付诸如下:
一 将教学重点转换成学生的自我需要。
教师无论传授什么知识,都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什么、怎样学”的途径及方法,让学生从自己表达需要的角度出发,轻松而愉悦地倾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既达到了传授知识之目的,又还给学生一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犹如鱼儿得到了水,他们在自己自由的环境里,以自身的喜好为根本出发点,展己之长、学他人之优、屏拙除弊。远比学死知识,固守旧教条更乐于接受。正因为他们拥有了自己自主的空间,发展了喜好,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很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也会大大增强,即“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 将激情融入评价。
教师适时的、恰如其分的激情评价是学生情感性学习的催化剂。情感性学习能促进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的和谐进行,因为人的无意知觉与有意知觉趋于和谐时,学习效果最佳。注意力也最集中,精神系统的活动量就会最强。带着积极情感学习,可使人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获得知识快、保持记忆久,并且能使想象力张开翅膀,故而适当的激情评价可使学生达到“学其法、效其行、言其事、悟其理”的效果。即“投其所好、给其所需”。自然学者用心,既善学又乐学;教者亦省力、欣慰。
三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督促者、参与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自己自由的空间中,依据个人的喜好确立学习方向,定制学习计划。加之老师的帮助、督促与参与,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个性鲜明、充满活力。一改过去强调接受性学习,全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的目标化自主学习模式。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努力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胜利完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
四 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自由、自主的学习过程,由于自身的喜好,他们的学习方法、方式会偏向于个性化的发展方面,故此,在其之间往往会有一些较新颖、较新奇的发现或见解。教学中可不要忽略了这些发现或见解,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结晶和升华。那么我们就该重视并发展此,因为只有重视和发展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和激情地发展自我。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目标。
五 恰当把握教学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出现一些时机,如果教学时能抓住这些时机进行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时机往往都出现在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回答问题出现错误而不能自我修正时,师生意见得不到统一时,课堂教学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发生冲突时等。此时如果我们能加以正确引导、点拨。可以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处理问题、事件的应变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天地,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根本。让孩子带着喜好进课堂,既发展了学生自主特长,使之健康茁壮成长,又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之目的,实乃易实施之举。以上只襟拙见,万望大方之家斧正。
参考资料
我校“6小时教研活动”学习笔记之
------1安翔校长“学法指导艺术”
2 韩天明主任“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 |
![]() |
![]() |
![]() |
![]() |